《魯賓遜‧克魯索》
Daniel Defoe

台灣翻譯為魯賓遜漂流記的一本書,我沒看過電影「浩劫重生」,不過我想內容要傳達的意義差不多吧。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真是很厚的一本,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有些枯燥,某些地方像莎士比亞的暴風雨,都是暴風雨後,一切災難結束而展開新的人生和思想,而且也都有遇到所謂的「野人」,不過在對待的處理方式可是大不相同,也都是在荒島上,不過暴風雨是有奇幻魔法在裡面,感覺主角自己本身就站在天神的角度一樣,可呼風喚雨,而魯賓遜則是以人定勝天的觀點去克服所有遇到的事,但不管是哪一部作品都是在闡發重新學習的道理,只是表現手法不一樣。
 
這部作品是作者本身的經歷和一位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考克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Daniel Defoe出身環境並不好,父親是經營獸脂蠟燭的商人( 這點在故事中做為某些橋段的靈感 ),很多都是他靠自己的經驗和自學出來的結果而創造富個人特色的經典小說。看完整部作品再回去看作者生平的時候會明白他如何讓魯賓遜變成一個似乎真有其人的感覺,參考故事為架構但主角的靈魂卻是作者本身的投射,故事中魯賓遜一人在孤島上身兼無數職,很多生活的小地方和描述都相當細膩,甚至讓我想依法試做看看,我想如果我真的到了無人小島上,帶著魯賓遜一書是否真能和他一樣活個三十年!

故事中的魯賓遜最初像叛逆子一樣的忤逆父母決心要出海,但卻遭到暴風雨讓他流亡到荒島,曾一度怨天尤人覺得上帝一定是在懲罰他不孝才會遭遇不幸,但故事一轉折卻又讓他痛改前非,一再提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每每要絕望的同時卻又讓他發現新的希望,像是糧食的問題、生病的問題、敵人的問題、朋友的問題等等,或是在故事中主角的自述中闡明了「一切一定是上帝的巧妙安排,祂眷顧所有的子民,連最偏遠的地方也不會忘記」,但在我的眼裡看到的其實是魯賓遜本身超乎凡人的意志力和謀生能力,如果是一般人一定早餓死了根本不會認為還有什麼希望,魯賓遜是這樣的隨遇而安和知足,他原本可是來自一個美好的家庭。大部份的篇幅在說島上求生的過程和發現,到了末幾章出現了「星期五」才又把命運導向另一個方向,不然魯賓遜應該會在島上過完餘生吧!

「星期五」出現讓他體會到一切又將是一個新的開始,他教化他而不奴役他,雖然以主人之名自稱,但感情卻幾近家庭般的濃厚,人至始至終都很難獨自生存,雖然魯賓遜起初是獨自生活了很久,但他仍然花了很多時間教鸚鵡和他對話,他還是需要陪伴的,爾後又遇到星期五的父親,互相照顧下儼然以獲得極高的互助信賴。


故事的結尾,魯賓遜仍然離開了那座小島,如普洛斯彼羅離開一樣,正要展開另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只是魯賓遜不是揮別過去的罪惡而是過去的經歷正是讓他體會浩劫重生的喜悅和希望。不知道往後是否有更有趣的冒險等著他呢?這就不得而知了。《魯賓遜漂流記》是英國十八世紀的小說作品,Daniel Defoe更是在五十九歲的高齡下去撰寫這部富傳奇意味的小說,當時的英國正處於日不落國大航海時代,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和航海記事,航海的開始我想也會英國的文學開闢獨樹一格的風格,像現在當紅的鬼盜船等,以浪漫主義的情懷搭配寫實主義的環境描寫是這部作品的特色之一,其中我感到特別的是魯賓遜對於星期五的教化作用是以上帝來洗禮,但卻不會排斥所謂的異教思想,更不會以槍械最為威脅的工具反而讓他們了解,而且多半是拿來狩獵和嚇阻用,對於一般的殖民主義來說是很不同的吧。

arrow
arrow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