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受邀交大喀報的採訪,再此分享給大家,寫得蠻詳細的,自己看了都有點害羞.....

※ 原文出處: 交大喀報

張乃元 華麗衝撞獨鍾黑暗
2013.03.30 ╱ 人物 ╱ 記者 戴子昀 報導

畫中的女孩眼睛透出微光,臉上表情似笑非笑地,
有些失望又掛著一絲輕蔑,身上的衣裳和長髮逕自華麗炫目。
女孩身後的燈籠閃耀,彷彿有人正在耳邊細語呢喃:
「來吧!進來這個世界吧!」悄悄地將人們捲入畫裡的神祕世界。

《漂流詩篇》的封面華麗而神秘。(照片來源/戴子昀 攝)
 
這是張乃元最新畫冊《漂流詩篇》的封面,結合日本浮世繪與洛可可的華麗宮廷風等意象,
描繪出大海的故事,希望透過融合東西方的元素,傳達出海洋帶動文化交流與融合的信息。
靈感是源於去年受邀參加高雄市設計師節展覽,因為深受旗津的美麗燈塔吸引,
遂決定開始著手一系列的海洋主題畫作,張乃元特地蒐集關於海洋的神秘傳說,
搭配甲骨文字使畫面更添古典氣氛,或自己寫寫詩,
隨手紀錄創作的靈感片段,和美麗的畫作相互呼應。

張乃元的畫作色彩豐富細緻而飽滿,乍看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電腦繪圖製成,
事實上每一幅圖都是她經過反覆思索,
從打鉛筆稿到水彩上色,再利用針筆細細勾勒出每一個細節而成。
她認為插畫工作最困難的地方是和客戶溝通,
接案子的時候,往往得想盡各種方法去說服客戶,
讓客戶理解為何一張圖需要耗時長久,為何價格不斐。
以一張A4印刷品為例,它的原圖是四倍大的四開畫紙,
必須把畫面放大才能仔細描繪每一個細節,
在輸出成較小的尺寸後,才能保存畫作的細緻質感。
而因為客戶不瞭解實際操作流程與作畫的辛苦,
所以和插畫家間的認知有落差,是導致台灣插畫無法蓬勃發展的主因。

張乃元筆名阿乃,用心畫圖之餘,也會在部落格和讀者交流。
(照片來源/張乃元 提供)

十二今釵 一鳴驚人

大學四年級時,張乃元不顧老師反對,堅持一個人完成畢業專題,
當時剛好正在修一門探討女性文學與女性主義相關的課程,
她就針對中國傳統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
與現代女性觀念的衝突作為主題。取《紅樓夢》「十二金釵」的諧音,揉合多種東方元素,
帶著一種詭譎又怵目驚心的氛圍,設計出十二個風格獨具的女性圖騰,
每一個女孩用身體、服裝、表情與姿勢表達出不同的議題。

其中她最喜愛的是一幅名為〈女聲〉的畫作,創作靈感是來自她的大學室友,
因為喜愛唱歌加入熱門音樂社,天天在寢室練唱,努力地用自己的聲音,
傳達出自己的夢想。其他作品如〈名模〉強調現在的女孩受媒體病態的審美觀影響,
利用各種手段改變自己的身體外觀,以追求所謂美的最高境界—成為模特兒,
褪去美麗衣裳後只留下滿身傷痕。

張乃元表示這系列作品,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十二今釵》以黑暗又華麗的衝突手法諷刺傳統、反映現代,
同時也歌頌現代女性的一些形象,
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也為她贏得很多曝光機會與工作邀約,
她還特別將《十二今釵》系列印成畫冊與明信片,在同人誌等場合販售,
由於印行量小使得售價偏高,導致購買的人數有限,
不過也讓她獲得一批最忠心的追隨者。

無師自通 獨樹一格

張乃元雖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卻並非傳統科班出身,高中讀的是普通高中,
因為熱愛漫畫而加入漫畫研究社,自己一步一步鑽研畫藝,直到確定升學方向後,
為了通過術科考試才第一次進入畫室學畫,但她非常不喜歡畫室的教學方式,
感覺只是為準備考試而畫,沒有藝術性、沒有靈魂,內容十分呆板無趣。
在如願考上台藝大後,她回歸自行鑽研,為了免於傳統框架的束縛,
能夠自由自在地天馬行空,幻想出只屬於自己的畫風與世界。

張乃元用閱讀、看展覽等方式,多方累積經驗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她特別喜歡研究慕夏,她認為活躍於十九、二十世紀的慕夏作品相當多元,
跨足海報、書本插畫、劇場背景圖,甚至是珠寶設計,
作品具有現代平面設計的水準,
重點是他非常懂得行銷、包裝自己的作品,是個很值得學習的典範。

張乃元也時常從生活中獲取靈感,尤其最愛恐怖片,
她覺得恐怖片中的畫面安排、音效、故事、角色形象最能刺激她情緒與創作能量。
另外她對球體人形關節更是情有獨鍾,她刻意把所有人物都套上娃娃的關節和縫線元素,
再配上幽然深邃的眼矇,
讓畫中人物看起來像尊「活生生的娃娃」,來製造衝突的恐懼感。

球體人形關節幾乎能模擬所有真人動作。(圖片來源/RPG Webgame)

夫妻聯手 自我行銷

張乃元夫婦合作無間,正職是公務員的先生,平常會替她篩選案子、閱讀合約,
處理商業和法律相關事務,讓張乃元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專心創作。
從漫畫和同人誌出發的張乃元,畢業後選擇從事設計相關行業,
直到三年前才毅然決然投入她最愛的插畫,接了一陣子廣告商業案子之後,
有感於繪畫必須將就客戶要求,不能隨心所欲創作,
便決定自己出來開工作室,為自己畫點東西。

於是她開始有計劃地將作品集結成冊,利用工作空檔創作,自己發行畫冊與周邊商品。
少了商業合作的包袱,張乃元的第二本畫冊走黑白路線,
大膽地推翻「素描只是草稿,不是正式作品」的觀念,
利用寫實的西方人面孔搭配漫畫線條的髮絲,創造出一種介於漫畫與素描間的風格。
由於電腦繪圖大量取代手繪,導致市面上的黑白作品越來越少,
張乃元希望用這種大膽嘗試的精神,鼓勵人們拿起簡單的紙筆,回歸手繪創作的本質。


第二本畫冊《灰色的隱喻》用真人臉孔搭上漫畫髮絲,別有一番風味。
(照片來源/戴子昀 攝)

插畫一直以來被定位為「配角」,不受重視,事實上插畫的應用範圍很廣,
除了大家熟知的兒童繪本外,很多平面設計都很需要插畫來畫龍點睛。
比起純藝術,插畫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比起漫畫,插畫一張圖就能傳達一個動人故事。
張乃元期望扭轉一般人對插畫的刻板印象,她不畫可愛小動物,不畫單純的圖像,
她要讓插畫反客為主,並且樂於嘗試,將所有風格融入黑暗恐懼元素,
用反諷的手法來「驚嚇」世人,將她的畫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腦海裡。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交大喀報 喀報
    全站熱搜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