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風水與二次葬v.s破墓
前幾天終於把破墓看完了,不是我想像中的劇情耶。
恐怖片來說我通常不會先去了解劇情以免不小心被雷到。
概念新穎有趣,受日本尊崇的陰陽師轉變為詛咒加害者,封印的巨大棺墓灑滿了糯米和馬血,
縈繞在全劇的主旨無非就是風水及隱喻,過去因為哈日的關係加上韓流在台灣屬於非主流文化,直到近年K-POP席捲全球的情況下,台灣自然成了韓國文化深層浸潤的地方。
撇除語言上的隔閡,深深覺得台灣與韓國各方面有著高度相似的地方,也許都受漢文化的影響,在最基本的傳統習俗觀念,更是可見一斑。
但台灣隨著時光遞嬗,到了第三~四代人以後,傳統父權習俗的觀念已逐漸動搖。可是在韓國仍然受高度傳統父權和階級森嚴的社會制度,緊緊牽制著。

剛好最近我在看關於客家族群的歷史文化,其中提到「風水」有感,
《客家—歷史  文化   印象》 by 飯島典子 河合洋尚  小林宏至  / 譯者 周俊宇

1990風水一詞在日本受廣泛的使用,但和中國觀念的風水基本上是不同的,有看到風水與二次葬的習俗,不免地和破墓聯想在一起。不討論其中民族仇恨的歷史背景,單就以風水做討論。
一般認為風水知識體系是經過唐宋兩代而有所發展,並衍生出兩個學派。一是重視周遭環境(山是形狀、河川流向、大地隆起)的形式學派,其代表人物為楊筠松。相傳他是唐代末年侍奉於宮廷的風水師。由於其從中原南下在客家地區的贛州市推廣風水,因此為客家人,而風水是客家文化重要的構成因素。另一個是理氣學派,相傳是確立於宋代,朱熹首開門戶,日本以朱子學之名著稱。重視八卦思想和五行說,以理論闡明森隆萬象,在鑑定風水時使用羅盤。

風水對客家文化來說相當重要,研究風水為認識客家的途徑之一,所以在客家民俗傳統中,風水可以獨立篇章做論述,韓國、台灣及中國的風水觀念較相近,日本的風水通常是強調家中擺設及隔間或是提升自身運氣的方法,但不同的是,相較於風水,日本更重視純正的血統信仰。日本社會一般來說將風水看成是生活者(自身)的事,而中國及客家社會則認為祖先,也就是死者的風水更為重要,客家人觀念,陰宅(墓)的風水重要性其實大於陽宅的風水。

台灣來說特別是家大業大的家族仕紳,相信可左右世代家族命運的墓地風水更是至關重要,甚至會耗費千萬打造風水寶地,風水好就可受到祥瑞之氣,子孫繁榮;反之風水若是不好,則會沒落,也就是說墓地風水的好壞可以左右一族的興盛與衰敗。祖先的墓地必定會在風水師的見證下進行建造、改修、移動。漢族社會來說,風水指一種處理「氣」的技術,一般認為氣是循著父系的族譜由祖先不可逆的留傳給子孫,這種思想是受到過去漢族社會民俗生殖學價值觀強烈的影響,也就是說骨骼來自父親,血肉來自母親,血肉會腐爛但骨頭不會腐爛,會留在土中,因此影響力會傳承給子孫。所以破墓中的骨、棺、土、地理位置皆會影響後代子孫甚至於國運。聽老一輩的人也說過土葬還需要撿骨等等,相當繁文縟節。

以現代觀點來看,子女受父親外觀影響似乎高過於母親,我自己生了兒子後感觸頗深,帶兒子出門兒子總是會被說:和爸爸同個模子印出來的。都會有點淡淡的哀傷,因為辛苦用自己血肉懷胎10月,拼命生出來的兒子卻長得像爸爸。所以古人那樣的見解是有幾分理的。

而二次葬的習俗又稱為洗骨葬、撿骨葬,是將亡者埋葬兩次以的習俗,人的死亡往往是突然到來無法事先準備風水好的墓地,因此會將遺體埋葬在適當的地點,以土葬的方式讓肉體腐爛,經過適當的時間後就在風水好的地點造墓,從原先埋葬的地點將人骨取出,細心將土拭去後,在風水師的陪同下將骨骸埋於新的墳墓。客家一直是不斷遷徙的民族,所以這樣二次葬的習俗也自然而然體現在喪葬禮儀的文化中。

*** 看完客家—歷史  文化   印象去查詢才知道譯者—政大台史所教師:周俊宇老師已於2023年逝世,真是天妒英才,在翻譯這個領域中,除了精通翻譯的外文,對於外文轉換成中文需要的文字力量及深度更是不容小覷,雖然AI能夠協助翻譯,但能夠精確的傳達給母語使用者又是更高的層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陌生人工作室 的頭像
    陌生人工作室

    陌生人工作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