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學心得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梅田悟司《叫不出名字的家事為什麼怎麼做都做不完?!無名家事圖鑑》
やってもやっても終わらない名もなき家事に名前をつけたらその多さに驚いた
 
心得筆者:陌生人工作室 阿乃    
 
梅田悟司《叫不出名字的家事為什麼怎麼做都做不完?!無名家事圖
最近看到的一本書,覺得好笑之餘心有戚戚焉。
雖然看似是普通的人妻爆笑圖文書,但作者是男的哦!
請了四個月的育嬰假,將生活見聞發上twitter,獲得1200萬點閱率,引起廣大迴響。
我想作者本身從事廣告文案寫手嗅到商機,
一起和出版編輯共同企畫了此書,封面用女性角色插畫更能引起極大的共鳴。
印象最深的心煩痛點就是穿著睡衣居家的我,
每每接到宅配人員電話說:已經在樓下囉! 都要慌忙衝去換衣服拿包裹。
要不然就是整天包裹不送來,偏偏一出門就打電話說已到樓下,超心煩 !
還有一次遇到卡在接小孩下課時間到的,也很心煩,我拉著兒子一路衝回家收包裹。
雖然可以委託管理室收,但除非真的外出,基本上都還是會下樓收包裹。
便利的時代也有不便利的點,我需要的應該是任意門吧。

作者最後的結論:工作真的比較輕鬆X3

真的X3 !! 以前工作畫畫12小時也不覺得怎樣,廠商和客戶還比小孩聽話,
但現在光陪玩小孩3小時我就耗盡所有元氣,況且家務超多眉角又瑣碎,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ction:Toni Morrison’s Jazz
筆者:陌生人工作室 阿乃

看一些Toni Morrison的作品從側面去了解她和黑人文化。
爵士樂是一段糾纏不清的愛恨情仇,
男主角喬愛上了ㄧ名十七歲的白人少女,
但最後因為自己的佔有慾和嫉妒心而在那位少女跳舞的時候把她給槍殺。

女主角維奧萊特因為這名少女的介入導致失去了愛情,
進而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人們稱之為精神異常,
竟然在少女的葬禮上用刀將他乳白色的臉頰給劃開,
想當然爾她是被轟出禮堂外,不過我想她心裡多些有些小小滿足。
只是少女死了事情並沒又任何的好轉,
喬只是魂牽夢縈的想著那名少女,
少女的照片被他們擺在家裡,好像一個不可侵犯的東西,
在他們眼中多卡絲呈現兩種不同的面貌,
但和死人去爭奪愛情是相當可悲的,
不管維奧萊特多麼努力的想討好丈夫,但始終比不上多卡絲,
她不用盛裝打扮,不用作任何表情,不用說任何一句話就可以深深擄獲喬的心,
即使她的臉被劃花了,但在照片中奶油色的臉龐對喬來說依然像個無助的小天使那般美好,
維奧萊特甚至為了愛情竟然想去偷別人家的嬰兒,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愛玲《怨女》
筆者:陌生人工作室  阿乃

這本讓我讀起來比較無法接受和吸收,
開頭就讓我聞到些許文言文的氣味,夾雜著方言和俗話,簡單的敘述但十分的生動,
不曉得是否是以中國的方言所寫成的,蠻多看不太懂的地方,讓我看了挫敗。
不過還是沉下心去看,書中主人翁是一名叫銀娣的女孩,整本書就是在敘述她的一生,
從年輕姑娘到老的故事,我沒看過紅樓夢,但是那場景給我的感覺就是紅樓夢。
活脫脫的大家庭,傳統社會的結構,裡面多具方言讓我備感興趣,
好比「新郎倌新娘子吃蜜棗,甜甜蜜蜜。」
「吃歡喜團,團團圓圓。」「新娘子吃棗子桂圓,早生貴子。」
道盡東方傳統面貌,喜氣洋洋,現代西風東漸,
這樣熱熱鬧鬧的傳統婚禮已式微,不過在作者筆下,婚禮彷彿在眼前。

怨女,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不甚美滿的女性,
銀娣的美貌最終還是指嫁作大戶人家沖喜用,丈夫是個盲人好抽鴉片,
好不容易傳宗接代生了個兒子,但早逝,兒子長大卻弱不經風,好生可憐,
銀娣這ㄧ生倒也坎坷,我想作者寫這ㄧ篇大概是那個時候大時代背景下諸多女性生活的縮影吧,
其中銀娣和三爺之間的曖昧描寫撲朔迷離,不過終究沒個結果。

這本書讓我感到頭疼的地方就是場景跳的太快,
除了銀娣外其他角色似乎都以稱謂代名,甚至幾句話下來也不知道發言者究竟是誰?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白先勇《玉卿嫂》
《玉卿嫂》是白先勇早期作品,是一部中篇小說,也是白先勇早期小說中最長的。1960年刊於《現代文學》第一期。
筆者:陌生人工作室  阿乃

看完了又是一種沉重的心情,開頭誰也沒料想故事的結局。
這篇文章的一開始比較平鋪直述,
當玉卿嫂出現的時候完全抓住了大家的目光,
都會想知道她到底是個什麼樣來頭的女人?

用小少爺的角度來看玉卿嫂和慶生的一段愛情,是故事的最高潮,
年幼的男主角的生活圍繞著伴在他身邊的奶媽,
小孩子的心境對這一段年齡差距十分大的畸戀感到疑惑和恐懼,
不懂為什麼溫柔美麗的玉卿嫂一遇到慶生就變了個模樣呢?
一開始真以為他們是乾姊弟,但是隨故事走下去,
越來越曖昧和一些異於常人的情感讓我不由得對乾姊弟這個名詞感到懷疑!
那份幾於監禁的感情是恐怖的,一位美貌的女人究竟位甚麼看上一個年齡相差甚大的男人?
既無地位又無財產,愛情是盲目的,對於這點我深信不疑,
其中有段玉卿嫂咬著慶生肩膀滲出血來的那個橋段我ㄧ直搞不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聯想到的是吸血鬼的情結。

停不了翻頁的手,急於想知道到底玉卿嫂和慶生最後會怎樣呢?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迷宮中仰望星斗-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筆者:陌生人工作室  阿乃

在現代的社會上,可以輕易看見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                                                                                
媒體的氾濫,換個角度講,也是我們監督政治人物一舉一動,最方便的方法。                                                                                
文章中提到對於人文素養相對於人文知識,
其中最大的差異就在「對人的終極關懷」。
那怎樣才能訓練真正的人文素養呢 ?
文學、哲學和史學,
這三個要素是互相牽 連的,很多人往往專注一個而忽略對另一個真理的探討。                                                                                                                                                                                                      

在公開刊登的報章雜誌或是書籍中,
文字是要負起影響人類心態的責任,
一句話 一段文字,都不可以只看表面的內容,
現在的媒體導演整個社會的真假難辨!
                                                                                                                                                               
對於文章中所論述的,我認為不只是政治人物要具備;
在現今知識普及的情況下 大眾也是要學習人文素養的,
不光是那些所謂的高學府,
相對於精英文化下的大眾文化,其實是佔了絕大部分人民的思想,要怎樣去批判?
首先就要知道為何而批判 ,是為批判而批判 還是批判後能提出建議 ?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ction:Katherine Mansfield’s “Miss Brill”
Note by Naiyuan.C

讓我注意到的首先是英文名稱的Miss,表示她是個孤獨的老婦人嗎?
整篇文章出現的人物很多很歡樂的感覺,但是卻給我ㄧ種孤獨的寂寞。
對照布瑜兒小姐和乾煎鰈魚的呼應,十分諷刺殘忍的手法,
開頭興奮地拿出那塵封已久的圍巾,好像很久沒有好好打扮,
連圍巾都好像沾上那點喜悅,活脫脫的像真的寵物般,
圍繞著布瑜兒小姐的脖子。

一如往常的,來到這個廣場,變成一種習慣和生活樂趣,
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年齡層自幼到老都有,觀察著他們的言行舉止,
為他們套上對話和故事似乎是布瑜兒小姐的樂趣,現場有著樂隊,
音樂隨著場景人物變換,就像看著電影一般,
布瑜兒說,每個人來到這裡都像個演員,而自己是那個不可或缺的ㄧ角,
心想著如果哪天我突然消失了,這個舞台劇是否演不下去了?
所以每個星期她都會非常準時而且從不缺席的來到這個地方,
希望藉由視覺的慣性,讓大家注意到她?
是的,在我的感覺裡,她是需要愛的,需要被注意的,
就像她那可愛的圍巾也是一種手段。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格列佛遊記》
Jonathan Swift

從小時候就聽過小人國的故事,但並不知道故事內容其實是諷刺文學,批判當時的政治,每次想到格列佛遊記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他被小人們五花大綁的樣子,其餘的內容則是斷斷續續的,而在我看完這部作品的時候總算知道整個架構和其意義所在。

作者Jonathan Swift為愛爾蘭作家,生日是十一月三十日,和Mark Twain一樣耶!我的生日也是當天,不過我沒有那兩位作家饒富趣味的個性就是了,而且我發現他們兩位都擅長用一種幽默式的諷刺方法去說明一件道理,我想這在他們的作品中可充分看見他們的機智吧,罵人不帶髒字豈不是這個道理嗎?

英國文學中常出現一種「烏托邦」撰寫模式,許多作品都會因緣際會的讓主角置身於與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通常是劫難後的事),爾後在那個地方發生許多事情而讓主角的心境有所轉變,進一步去闡述作者的中心思想,格列佛在航海的冒險旅程中歷經了諸國「小人國」、「巨人國」、「飛島國」、「魔法國」和「慧駰國」。

在小人國中扮演著小人國王的「最佳武器」,讓他們輕易的獲得勝利,而這樣宛若民族英雄的角色卻也遭來其他大臣的嫉妒和討厭,終究讓格列佛像帶罪的人離開。

接著來到巨人國可真是慘,突然間的角色互換讓整個故事又從不同的觀點來描述,在巨人的眼中格列佛像可愛的小玩具,他為撿到他的主人不停的工作,文中提到的字眼「侏儒」感覺相當的輕蔑,這也令我和馬戲團聯想在一起,最後也離開了巨人島。

接下來一段波折後則來到神奇的飛島,也就是宮崎駿大師的天空之城雛型,飛島聽起來頗酷,島因為磁力的關係而可以浮在空中,同時也是由國王所操控,但飛島的人不可思議的信仰科學和音樂,所有的事情都是以幾何造形去形容,幫格列佛做衣服的方法竟然是用尺規去作圖打版,極端要求所謂的精確,然而最後卻做了件非常糟糕的衣服,原因是計算數字中出了一個錯字。

魔法國的國王可差譴鬼神來幫助他們,格列佛因此見到許多偉大的先人,有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荷馬、亞里斯多德等等,可是見到他們卻知道歷史的事實面讓格列佛份外失落,心想:「近代史家把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把惡棍寫成聖人,把英雄當作懦夫。這些近代史不是徒然令人嘆息嗎?」

最後的慧駰國也是類似角色互換的感覺,島上有慧駰和雅虎,慧駰其實是馬,而雅虎則是像人一樣的「醜陋怪物」,格列佛常要和雅虎解釋半天像護士或是法律這些問題,還有為什麼要喝酒這種飲料來傷身;在慧駰那裡的際遇提到死亡這件事很像魔戒小說佛羅多和精靈們一同去仙境一樣,感覺很平靜。回到現實中的格列佛看到家人的那一刻產生厭惡感,因為實在無法忍受雅虎般的人類,不過後來總算習慣了,而且還買了兩匹馬,每天一定要和牠們交談四小時以上……

看完後覺得某些地方好細節,傳記感覺的作品和魯賓遜漂流記一樣,都用第一人稱做視點,沒有對話而是用敘述的方式去寫,又真又假的故事,作者的經歷和體驗成了作品的靈魂,Jonathan Swift的格列佛遊記用天馬行空的思想去鋪陳,我覺得要了解作品真正的內涵不能不知道作者身處的背景,當時的英國帶給他對政治的不滿,而這點讓我想到本國一部作品「鏡花緣」真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在許多奇怪的國家看到很多誇張怪誕的事情,他是一個故事但其實也是社會現實。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r. Faustus "
Author: Christopher Marlowe
筆者:陌生人工作室  阿乃

浮士德原著由德國大文豪-哥德歷經六十年的時間才寫完
這期間也經歷了斷寫和續作,如此漫長的時間寫完
內容更隨著作者人生歷練產生的變化而有了很戲劇性的呈現

浮士德就像是生活在象牙頂端的人,終其一生在鑽研知識和研究學問
直到年老時突然對現有的生活產生厭倦,一切是如此的平凡無聊!
就在生命如風中殘燭時他竟召喚了惡魔梅菲斯!
用靈魂交換重生,他又再一次擁有了青春和愛情

展開新的人生,他遇到了馬格麗特,但這也是愛情幻滅的開始
這場愛情讓馬格麗特背負了兄長死亡和弒子的沉重傷痛
離開人世之前的馬格麗特
在極度懊悔中勇敢的承受孤獨並放棄浮士德策劃的逃亡計畫
最終她獲得了上帝的救贖。單純的馬格麗特如此深愛著浮士德
但浮士德卻不如她那麼癡迷,終於驚覺愛情的短暫和對其的幻滅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Canterbury Tales "
Author: Geoffrey Chaucer

坎特伯里故事集 / 喬叟

說故事的主人翁為喬叟
生於一個富裕的市民階級卻處於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
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的掘起在當時的社會造成了莫大的衝擊
也因如此孕育了喬叟文學現實手法的表現

在宮廷當差的經驗和遊歷各國的心得
讓他對於不同身份和環境有了相當深入的觀察
因此在撰寫坎特伯裡故事集中
針對二十餘位身份階級迥異的人,描述生動
不同的身份用不同的語調,字彙的高貴和粗俗也形成強烈的對比
擅長用諷刺幽默的形式表達人生的善與惡。

一群人向坎特伯里出發去朝聖,二十九位身份不同的人來自四面八方
在途中一一說起了故事,誰講的最好,誰就能贏得一頓豐富的大餐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生緣是我第一次接觸張愛玲的小說,剛開始還看不那麼習慣。

畢竟現在書局販賣的小說寫作方式較符合大眾口味。
十分的口語、白話,我想對岸寫作方式多了些地方方言民情的。

張愛玲身處於戰亂時刻,寫作的環境背景也深受當時影響
很像自身投射在小說人物的感覺
看完的感覺真讓我覺得那年代的人談戀愛怎麼那麼辛苦!
多了純樸天真爛漫的感覺,我想這是當今速食愛情所無法理解的吧!

那樣奉媒妁之言的婚姻觀,還有自由戀愛剛啟萌的時刻。
書中的女主角,曼楨,我想是個悲劇的化身
那樣直轉而下的劇情真令我大呼不平!
那樣的時代背景,平常人家要養家活口也真不容易
況且曼楨的父親早逝,或許這一切都是個導火線。
姐姐曼璐為了扛起家裡的責任不惜犧牲大半輩子和愛情
投入風塵行業 在那樣民風保守的時代 怎麼可能看的起那樣的姑娘 ?

這和現代人因為私慾而出賣自己真是截然不同。
曼璐這ㄧ生坎坷,雖然嫁給了鴻才,而且還發了大財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瑟王傳奇、貝奧武夫

亞瑟王傳奇,過去聽到或看過的都是有關亞瑟王的周邊傳奇故事,像是記憶久遠的卡通「石中劍」,都只知道一名勇者拔出石中劍成為王者,但那時並不清楚原來就是在說英國的英雄-亞瑟王的故事,還有魔法師梅林、圓桌武士等,直到較為深入了解的就是去看亞瑟王這部電影,也許是因為魔戒、哈利波特等風瀰全球,進一步吹起王者結合奇幻的故事,亞瑟王和圓桌武士的信任關係,主要目的是象徵自己在羅馬帝國公民身分的解放,其中不乏知名的騎士,藍斯洛、蓋文等,以寡敵眾的騎士們和日本武士有著一樣的精神就是效忠,所以置生死於度外。

但是最後,內部腐敗以權力鬥爭的羅馬帝國並無法實現對亞瑟王和圓桌武士的承諾,並做出不合理的要求,要亞瑟王和圓桌武士們再為他們效力,結合邊境民族對抗日爾曼民族入侵,慘烈的戰爭也犧牲了部份的圓桌武士。但不管結果如何,也不管過程中的愛恨情仇產生的糾葛,最重要的是亞瑟王代表著民族英雄的精神和對國家及宗教的效忠,所以被視為基督教傳統很重要的基礎。

貝奧武夫則為古老的盎格魯撒克遜文所寫的古老史詩,古老的文字真有那麼一點像現今的英標。時代背景為西元六世紀,地點主要為斯堪地那維亞,即今日的瑞典西南部與丹麥一帶,英雄-貝奧武夫去除食人魔格蘭德爾的事蹟,處變不驚的勇氣和智慧也流傳到後世受人歌詠,同時也是後代學者對於奇幻文學重要的考究資料,像是魔戒三部曲的作者J.R.R. Tolkien也投入貝奧武夫古詩的研究行列,魔戒或現金許多奇幻文學出現許多屠龍和王者等橋段我想也都是受貝奧武夫的影響吧!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孤雛淚》
Charles Dickens

光看這部作品的名稱就可以想像應該是很可憐的故事。作者為Charles Dickens,為英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下的小說家,作品《孤雛淚》、《塊肉餘生記》、《聖誕禮讚》都是其代表作,從描述低層階級的小人物生活型態去闡發社會的黑暗面。

孤雛淚英文為Oliver Twist,是一位被母親棄養的孤兒的故事,想想中文譯名也翻的真貼切,Oliver Twist是主角的名字,但這個姓氏卻是孤兒院的人隨便取的,當然可想而知的是孤兒在那個環境下是多麼的卑微和廉價,Oliver Twist再也忍不住被欺壓而前往倫敦,在那裡卻成了扒手,種種惡劣的環境下卻無法將他打倒,狄更斯筆下的善良角色總是會經歷許多曲折的命運,通常一開始就很慘,可是卻總會有遲來的正義為結局畫下完美的句點,而且善惡之間對比非常的強烈誇張,善是絕對的善,惡也是絕對的惡,有時想想不免覺得懷疑,因為我覺得人性之中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善惡,有可能因環境而改變一個人,Oliver Twist在賊窟裡仍然純潔的像朵白色的花一般,當然也是因為他這樣的善良形象才造就了後來的幸福,這也是狄更斯正要表達的意義吧。

狄更斯其實也生在貧困的環境,很多故事都是自身的經歷,所以才會那麼有血有淚,身在當時的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的階段,勞資階層貧差距甚大,童工被剝削而資方卻極盡奢華之能事,我想這也是狄更斯親身所感才會在筆下塑造出對比強烈的人物雛型;在他的文學作品中深深的刻劃出社會種種醜態和殘忍的事情,平民文學流露出社會基層的聲音,為當時的英國百姓做出了對社會的批判,也感動了所有觀看的讀者。

而狄更斯的作品也讓我想到安徒生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我想相同的生長環境下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安徒生自小也生活貧困,同時也把所見閱歷投射於文學中,只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那個社會下更加可憐,她也許是眾多相同的孩子的其中一位,只是安徒生把他變成文學作品。不同的寫作方式卻同樣透露他們對於社會現況的急切關懷和不捨,我想主角為孩童更能表達出悲憫的感覺,小孩是最無辜純潔的卻往往因為醜陋的社會而被糟蹋,但不管如何,我認為其實所有人最須要的是愛吧。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魯賓遜‧克魯索》
Daniel Defoe

台灣翻譯為魯賓遜漂流記的一本書,我沒看過電影「浩劫重生」,不過我想內容要傳達的意義差不多吧。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真是很厚的一本,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有些枯燥,某些地方像莎士比亞的暴風雨,都是暴風雨後,一切災難結束而展開新的人生和思想,而且也都有遇到所謂的「野人」,不過在對待的處理方式可是大不相同,也都是在荒島上,不過暴風雨是有奇幻魔法在裡面,感覺主角自己本身就站在天神的角度一樣,可呼風喚雨,而魯賓遜則是以人定勝天的觀點去克服所有遇到的事,但不管是哪一部作品都是在闡發重新學習的道理,只是表現手法不一樣。
 
這部作品是作者本身的經歷和一位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考克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Daniel Defoe出身環境並不好,父親是經營獸脂蠟燭的商人( 這點在故事中做為某些橋段的靈感 ),很多都是他靠自己的經驗和自學出來的結果而創造富個人特色的經典小說。看完整部作品再回去看作者生平的時候會明白他如何讓魯賓遜變成一個似乎真有其人的感覺,參考故事為架構但主角的靈魂卻是作者本身的投射,故事中魯賓遜一人在孤島上身兼無數職,很多生活的小地方和描述都相當細膩,甚至讓我想依法試做看看,我想如果我真的到了無人小島上,帶著魯賓遜一書是否真能和他一樣活個三十年!

故事中的魯賓遜最初像叛逆子一樣的忤逆父母決心要出海,但卻遭到暴風雨讓他流亡到荒島,曾一度怨天尤人覺得上帝一定是在懲罰他不孝才會遭遇不幸,但故事一轉折卻又讓他痛改前非,一再提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每每要絕望的同時卻又讓他發現新的希望,像是糧食的問題、生病的問題、敵人的問題、朋友的問題等等,或是在故事中主角的自述中闡明了「一切一定是上帝的巧妙安排,祂眷顧所有的子民,連最偏遠的地方也不會忘記」,但在我的眼裡看到的其實是魯賓遜本身超乎凡人的意志力和謀生能力,如果是一般人一定早餓死了根本不會認為還有什麼希望,魯賓遜是這樣的隨遇而安和知足,他原本可是來自一個美好的家庭。大部份的篇幅在說島上求生的過程和發現,到了末幾章出現了「星期五」才又把命運導向另一個方向,不然魯賓遜應該會在島上過完餘生吧!

「星期五」出現讓他體會到一切又將是一個新的開始,他教化他而不奴役他,雖然以主人之名自稱,但感情卻幾近家庭般的濃厚,人至始至終都很難獨自生存,雖然魯賓遜起初是獨自生活了很久,但他仍然花了很多時間教鸚鵡和他對話,他還是需要陪伴的,爾後又遇到星期五的父親,互相照顧下儼然以獲得極高的互助信賴。


故事的結尾,魯賓遜仍然離開了那座小島,如普洛斯彼羅離開一樣,正要展開另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只是魯賓遜不是揮別過去的罪惡而是過去的經歷正是讓他體會浩劫重生的喜悅和希望。不知道往後是否有更有趣的冒險等著他呢?這就不得而知了。《魯賓遜漂流記》是英國十八世紀的小說作品,Daniel Defoe更是在五十九歲的高齡下去撰寫這部富傳奇意味的小說,當時的英國正處於日不落國大航海時代,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和航海記事,航海的開始我想也會英國的文學開闢獨樹一格的風格,像現在當紅的鬼盜船等,以浪漫主義的情懷搭配寫實主義的環境描寫是這部作品的特色之一,其中我感到特別的是魯賓遜對於星期五的教化作用是以上帝來洗禮,但卻不會排斥所謂的異教思想,更不會以槍械最為威脅的工具反而讓他們了解,而且多半是拿來狩獵和嚇阻用,對於一般的殖民主義來說是很不同的吧。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了Mary Shelley的《Frankenstein》小說改編的電影
由Robert De Niro主演。
關於Mary Shelley,又是位文學造詣非常高的女性。
十八歲就獲准進入牛津大學
十九歲還因為打賭寫下不朽的《Frankenstein》。

什麼叫天才,這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創造了恐怖史上的經典角色。

Frankenstein也就是科學怪人,我並沒有讀過原著小說
不過之前也有看漫畫改編和其他版本的電影
不過年代都有點久遠就是了
而Robert De Niro主演的這部整個電影視覺效果很強烈
有些地方雖然步調略為快速,但整部看下來有很深的印象

Victor Frankenstei,就是創造出科學怪人的瘋狂科學家
人總是想要當上帝,特別是科學發達後
似乎讓許多學者對於鬼神的存在產生質疑;

人真的是上帝的子女嗎?真的是亞當、夏娃的後裔嗎?
宗教是否藏有巨大的秘密?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狄更斯:Nicholas Nickleby (少爺返鄉)

狄更斯,一位身世不怎麼順遂的大文豪,在親身的經歷中蘊釀著對人性角色深度的刻劃能力和對社會洞察入微,造就了寫實作家的定位。

在少爺返鄉這部片是改編自狄更斯的作品,也有的翻成《天路歷程》,導演為Douglas McGrath。片裡頭的善惡分明、個性之鮮明,同時在故事背景的編撰中也和作者本身有所呼應,相信他多少投射了自己在書裡頭吧,曲折且戲劇性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齣戲。

故事情節中的虐童、社會不平等的畫面,我想是作者身在當時英國所見證的一切,想到這不由得不提起中國的杜甫,同樣也是擅長以詩來描述社會百態,在時代動亂、人民生活困苦的時候總是有文學家用他們的方式來見證這一切,對現在的我而言,自由、衣食不缺的生活是很難想像的。

對於片中那樣惡劣的校長,看到鞭子往他身上抽打的橋段真是大快人心阿!現在的小說或戲劇已經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就像迪士尼的王子救公主也不再絕對,英雄主義之於現代好像老掉牙的內容,不過我在看少爺返鄉的時候對於善惡分明的表現手法感到非常的暢快!或許心中多少還是保存著終究邪不會勝正的吧!即便最後的主角與世長辭,到最終還是脫離那恐怖的囚禁而回到故鄉,這是他一直希望的。

貧富差距大、社會階級的懸殊,狄更斯利用對比強烈和戲劇性的手法去諷刺、描寫他所生存的年代,動亂的英國,嚴重的社會問題逐漸引發民眾不滿的情緒,片中尼可拉斯為了可憐的傑米貝爾反抗惡勢力,我想就是隱喻勇敢的正義對抗有權者的專橫與無能吧。


文章標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