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分享文比較多,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地毯式人格造成
另一方面也希望讓大家深入探討職人文化。
之前才在感嘆小說太多不著邊際的架空故事結構,因為我認為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日本小說家的細活

中國時報
作者:邱振瑞

在競爭激烈的日本文壇,作家要闖出名號絕非易事。從另個角度來看,或許正是因為讀者的
嚴厲要求,亦可說是因為閱聽者水準如此之高,才逼使作家們不得不練就寫實主義的超強功
夫,來說服或滿足讀者的需求。

在書籍的分類上,小說通常被歸入fiction,這種歸類法大致不會引起太大爭議。有趣的是日
本讀者看待對這種「虛構」的內容,卻帶著嚴厲的目光。姑且不說作家本身是否感受到這種
壓力才練就出寫實的能耐,大多數日本作家大都以此自我要求,努力回應讀者的期待。
換句話說,他們在虛構內容的同時,又得兼顧場景的真實,那種習慣用「本小說情節虛構,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遁詞,在日本似乎很難全身而退。

■ 貴志祐介

兩年前,擅長寫驚悚小說的日本作家貴志祐介來台宣傳新作「玻璃槌子」。我做為翻譯過他
兩本暢銷小說的譯者,在簽名會後,有機會與他聊談創作甘苦談。我問他,在寫小說的過程
中,最擔心什麼事情。他回答說,首先他最在意專屬編輯的看法。當專屬編輯覺得小說中有
不妥之處,或寫得枯燥乏味引不起讀者興趣的時候,就會「建議」他重寫那個段落。他對這
些要求還可接受,最恐怖的是,文中若涉及專業知識,還得請專家過目,沒有得到專家的首
肯,就算你苦讀資料自認為寫得精彩的部分,到時候都得重新改寫,直到讓其他專家們讀來
滿意為止。

在「玻璃槌子」中,有描寫日本建築法規的細節,在此之前,他已下過苦功,讀了不少資料
當他誠惶誠恐地將寫好的稿子請建築師審閱後,最後還是因為「與事實有出入」,又重新改
寫,他表示,這種要求雖然嚴苛,但從某個角度來看,對細節更完美的把握(至少在日本是
如此)正是小說的魅力所在。其實,他在「黑暗之家」和「第十三個人格」小說中,所引用
的犯罪心理學,都具備相當專業水準。
寫驚悚小說的作家認真到這種地步,大眾小說家同樣有此認知。

■ 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成為社會派推理小說家巨擘之前,寫過純文學的作品,小說「某『小倉日記』傳」
曾獲得第28屆芥川獎。他在「發掘昭和史」和「古代史疑」以及「遊史疑考」等書,已展現
出深厚的考據功力,在寫推理小說時,依然體現出追求真實的精神。

他在「朝日週刊」連載登山小說「黑色畫集」時,曾出現北阿爾卑斯鹿島槍岳的場景,為求
情境逼真,事前他還跟編輯和登山專家親赴現場。他們攀登了兩天,但中途有幾處險關不易
通行,擔心不慎跌落谷底,因而折返。後來,他研讀「鹿島槍岳研究」專著,又經登山家仔
細圖說講解,盡量做到還原小說的現場境況。這樣的努力終於得到回應,有讀者來信說,他
去過鹿島槍岳數次,為作者對山形描寫的精確感佩不已,尤其生動刻劃登山者的心理狀態、
氣象等方面叫人激賞,其登山經歷絕對超過十年以上。

不過,就連大作家也有失手的時候。松本清張在某篇小說中曾寫到某鄉下的河流,由於考證
不足(只看地圖),他以為鄉下的溪流必定是清澈見底,便這樣加以描述,結果遭到讀者來
信強烈抗議說,那鎮上是製作陶器的產地,河流整年都被陶土污染得白濁一片,哪來的清澈
見底,根本是描寫失真嘛!

■ 山崎豐子

若要論日本作家的寫實作風,寫出長銷名著「白色巨塔」的山崎豐子很值得一提。
在「白色巨塔」中,時常出現極專業的醫療術語和治療方法,甚至涉及到複雜的法律訴訟問
題。作者基於「雖然是小說,但想到對社會的影響,作家負有社會責任」的精神,連續兩年
到大阪醫科大學旁聽,勤做筆記,消化艱澀的醫學用語。(作者自稱這小說像在植林,得逐
株種上去)她還特別請來律師朋友為她講解發生醫療糾紛時,家屬如何提出賠償,雙方如何
在法庭上展開攻防,以及各種答辯經驗的傳授。

嚴格地講,這些要素正是豐富小說的筋骨血肉。作者為寫出這部深刻又精彩批判醫療制度的
社會小說,私下請教十幾名專業醫師和數名律師當咨詢顧問,其投注的心血絕非普通作家可
比擬。

不久前,在「白色巨塔」連續劇中主演財前五郎的男星唐澤壽明在幕後花絮中說,有次他在
拍執刀手術的戲,不經意發出「非專業」的聲音時,坐鎮觀看的醫生旋即衝到前面,顧不得
是不是正式錄影,當場訓斥了他。醫生糾正他必須像個真正的外科醫生那樣,縱然是簡單的
動作,無論執刀動剪都要演得精確逼真。

小說家鄭清文曾在某次演講場合上說,台灣作家之所以不擅長描寫自然景色或季節嬗遞,很
大原因是出於台灣的長期戒嚴。那個時期,任何遊客都不可以隨意在港口鄉間或被視為軍事
基地的地方寫生,處於這種特殊的時空背景下,作家的寫實技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自然就
談不上經驗的累積和傳統的形成。

在競爭激烈的日本文壇,作家要闖出名號絕非易事。從另個角度來看,或許正是因為讀者的
嚴厲要求,亦可說是因為閱聽者水準如此之高,才逼使作家們不得不練就「寫實寫真」的超
強功夫,來說服或滿足讀者的需求。而這種刻苦吃力的文學修為,慢慢地變成作家和讀者間
的共識,最後演變成日本小說的一種特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陌生人工作室 的頭像
    陌生人工作室

    陌生人工作室

    陌生人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